青春電幻物語
一群青少年,不知道來自何方,卻因為同樣的理由而聚集一處,那是討論偶像歌手的網站,有一個站長,還有許多志同道合的聲音,用他們自己的語言溝通,執著相似的信念,是一種救贖……。
上述的故事想必在你我生活中並不陌生,網路社群或是聊天室也普遍成為現今青少年生活的一部份,甚至是另一個世界。然而,在這些社群背後呢?導演岩井俊二繼「情書」、「燕尾蝶」、「四月物語」之後的作品「青春電幻物語」,就設定了這樣的場景。以歌手莉莉周周為中心議題的青少年們,在網路社群裡聊著他們的虛無,彷彿是只有他們能夠懂得的世界,在莉莉周周的音樂中,不相信世界的青少年們相信著莉莉周周構築出來的「蒼穹」,被拉進哲學似的討論,最終卻是青春年少的夢幻囈語。
另一方面,在現實生活裡,圍繞著莉莉周周音樂的少男少女們,卻忙著一些「邊緣」的事──欺負同學、偷竊、暴力、強暴、脅迫賣淫、甚至「想在成年之前嘗試一次殺人的感覺」,這樣的青春期不是我們天真爛漫的陽光想像,而是如墮入黑洞般的不知所以。
不知所以的是青少年的苦悶,是那種想飛的渴望,是逃避,還是勇敢地在現實中生存下去?為此,需要一個可以「窩」著的地方嗎?一個去除身分,沒有「直接」生存壓力的懷抱?如此就遁入另一個世界?
掙扎於依賴的安全感與成長的喜悅和痛苦之間,青少年正經歷著生命裡最詭譎的一段。心理學家Erikson認為青少年時期的核心衝突在於釐清自我認定的形象、生活目標、生命的意義等,若無法形成自我認同就會產生角色混淆;青少年的發展任務要求是統整出一套可指引其生活方向的價值體系。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們不難發現現今的青少年種種彰顯個人身分認同的行為,像是刺青、穿洞、流行服飾、流行詞彙、流行音樂、團體接受度等等,彷彿藉著這些來找到自己的歸屬。
同儕力量的影響,不消說已經是討論青少年時期的重要議題,然而,在「苦悶的十七歲」的刻板印象中,青少年究竟在苦悶什麼?當同儕之間是你爭我奪的成人世界縮影時,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尋得依靠?「青春電幻物語」中的星野,原本是功課好、頭腦聰明但是會被人欺負的少年,但是從沖繩回來之後一改原本的容忍與仁慈,變成耍狠、冷血的老大,身邊還聚集了一群以他為中心的「不良少年」……。是因為家庭破碎,又差一點溺水而體會到生存只能靠自己的原因嗎?在虛無的現實背後,虛擬世界的他是以主角蓮見為站長的網站裡的「藍貓」,那個與蓮見相談甚歡且互相安慰的角色,弔詭的是,現實中的蓮見卻是個對星野唯唯懦懦的膽小鬼。
從網路的情誼裡,在莉莉周周的歌聲中,青少年找到另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不是成人世界的期望,在這裡可以認真說著那些師長們覺得幼稚可笑的話語,卻是真實的心聲。甚至,換一種個性,當另一種日常生活裡不可能的人。
這是青少年的療傷止痛嗎?在虛幻的世界裡體驗真實,還是在真實的世界裡建造虛幻?
當飛翔成為青少年的渴望,從高處望出去的世界會一片澄澈嗎?影片中另外一個角色,名叫瀨野的女孩,一張甜美稚氣未脫的臉,在暴力中被拍了色情錄影帶後被迫賣淫成為星野等人賺錢的工具。外在無所謂的游離態度,正掩飾著內心的暗潮洶湧,找不到出路的她,以飛翔之姿從高處跳下,在莉莉周周的歌聲中結束笑靨如花。
這樣的生命是否找到了出口?對比於瀨野的是班上的另一名女孩,同樣被星野等人強暴,她卻在第二天理了個大光頭,抿著嘴唇不顧週遭的眼光,依然照常上課、練琴,彈她的德布希,過著原本的生活,而她也是片中唯一沒聽莉莉周周音樂的人,或許正如瀨野的話:「或許變醜了就可以讓星野不讓我去援交,因為變醜了就沒人要。」
在青少年的心中自有一套看世界的邏輯,這兩個女孩的事隱隱地在蓮見心裡埋下對星野反抗的種子,當他發現星野就是「藍貓」時(但是星野並不知情),終於在莉莉周周的演唱會裡,他趁著人群混亂殺了星野……。而故事到這裡並未結束,由蓮見主持的莉莉周周討論板,除了少數幾則探尋「藍貓」好久沒上網的留言外,多數的網友爭相罵著那個殺人兇手,卻不是因為殺人的道德論述,而是因為他使得莉莉周周蒙上污名……。
網路上的討論依然繼續,一句跟著一句看似無關卻又交集的話語在青少年的世界裡,不斷編織、擴散、飛躍、又重複著相似的串聯。
如同「青春電幻物語」這樣的一部電影,許多以青少年為主題的影片也往往得到熱烈迴響,弔詭的是,在眾多的迴響中激起的卻是成人心中的漣漪,彷彿連時光都倒回去過往,在已經滿是皺紋的身軀上,重新穿戴著繡有學號的學校制服。
那是成人對於青春年少的幻想、是不捨、也是更多的遺憾,那個從前歲月的未竟事務,只能在現代的年輕人身上不斷追尋,像是迷失的船在尋找原初的港灣,卻發現記憶中的小海港,不是那個有著淡淡迷香的地方,而變成了罌粟花飄散的繁華大港,來來往往的浪潮是世代間一陣又一陣的鴻溝。
而那個往返於學校與家屋的青澀年月,在成人的尋尋覓覓中成了對於當今青少年的種種想像。
以為是青少年引領了風潮,卻不知在背後推波助瀾的正是成人對於青少年的臆想;而那些青少年流行文化商品,又有多少在成人的世界裡造成了焦慮?有趣的是,每一代的青少年都會長大成人,而每一代的成人對於下一個世代的青少年總有個「看不順眼」的地方,在這種重複之中,遺留下了更多的「未完成」。
再回到「青春電幻物語」,主角蓮見在學校裡或是與星野一夥人的相處裡只是個微不足到的小角色,甚至在星野的命令下監視瀨野並收取援交的帳款,對於這樣的身分他求的是什麼?是一個同儕之間的認同,崇拜著比自己「強」的人,還是青少年說不出所以的鬱悶使然,所以總想要在生活裡找一點刺激,而這刺激卻是建築在對他人的迫害上,以彰顯自己的存在感?在陰鬱的生活裡,他卻在另一處覓得自己的遨遊處,在虛擬的架構下他是一方的領導,跟著其他的同好彼此取得慰藉的逃脫。
然而,莉莉周周這個實為偶像歌手卻被視為「救贖者」的角色,對於以蓮見等人為首的聽眾來說,不也是另一種「崇拜」?可這些青少年們怕不以為然這樣單純的論點,對他們來說,莉莉周周是真實的潘朵拉,在音樂裡吟唱著生命的危厄,另一方面也散佈最後的「希望」。至少,在對於莉莉周周的想像中,他們可以有自己的天堂。
話雖如此,我們反過來看青少年對於莉莉周周的狂熱,在唱片公司的運作之下誕生的歌手,不管她創作的原初是怎樣的動機,經過商業化的包裝,是不是又是成人世界裡對於青少年的一種手段?我們常說現在的青少年怎麼樣又怎麼樣,是不是該反觀在青少年文化背後的成人又是有怎樣的希冀與投射?
相似的虛無在成人與青少年的世界蔓延,懷舊的風吹過大眾臉龐,我們是在緬懷什麼樣的過往?又在療著誰的傷?
~(張老師月刊312期)

Sun | Mon | Tue | Wed | Thu | Fri | Sat |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Re: 雙子,冷與熱, by roso4258 (Nov 11)
Re: 雙子,冷與熱, by roso4258 (Nov 8)
Re: 雙子,冷與熱, by 悄悄話 (Nov 8)
Re: 懂?不懂?, by 悄悄話 (Oct 27)
Re: 懂?不懂?, by 悄悄話 (Oct 24)
Re: 寬頻, by lupin (Oct 11)
Re: 寬頻, by lupin (Oct 10)
Re: 寬頻, by Jaytsao (Oct 7)
Re: 寬頻, by lupin (Oct 3)
Re: 寬頻, by (Oct 3)
Re: 寬頻, by cyveronica (Oct 2)
Re: 寬頻, by 悄悄話 (Oct 2)
Re: 寬頻, by cyveronica (Oct 1)
Re: 寬頻, by 悄悄話 (Oct 1)
Re: 寬頻, by hans5108 (Oct 1)
Re: 狐狸與我, by cyveronica (Sep 26)
Re: 狐狸與我, by layman (Sep 24)
Re: 為什麼要像男人?, by tienweichang 's Blog (Jul 21)
Re: 作家不可告人青春秘事, by 當我決定...的剎那... (Jul 15)
Re: 作家不可告人青春秘事, by 當我決定...的剎那... (Jul 15)
Re: 告白, by 夜的詩人 (Sep 11)
累積人次: 75724

1樓
1樓搶頭香
悄悄話
2樓
2樓頸推
其實
比較喜歡他拍的「情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