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漢族並不存在
中國最強盛的時期均為民族文化融合時期:
柏楊先生在其科普作品《中國人史綱》中,
將中國古代的三個傑出人物稱為"大帝"。
是為嬴政大帝秦始皇、李世民大帝唐太宗以及玄燁大帝清聖祖康熙 。
其為中國成為泱泱大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無論柏楊的水平怎樣,這三人的歷史地位和貢獻是人所共識的。
出奇的是,
這三人均不是標準意義上的漢人,他們或西方蠻族、或胡人、或滿韃子。
漢族是人種概念嗎?
如果漢族是一個人種人類學的概念,
那麼就根本不存在什麼純正的漢族。
今天的漢族是多次混血的結果。
請各位審視一下自己和周圍的人:
絡腮胡、狐臭是胡人的遺傳痕跡;
頭髮捲曲是波斯人或阿拉伯人的遺傳痕跡;
高鼻樑是白種人的遺傳痕跡;…………。
如果您有其中的一項或幾項特徵,那麼恭喜你,
你的血液中一定流著他們帶給你的基因。
漢族是文化概念嗎?
如果漢族是文化人類學的概念,
那麼,這個概念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演變的。
最初,中原人氏將除了自己生存地域以外的人們按方位稱呼為:
東夷、西狨、南蠻、北狄。
請注意,除了東夷是"背著弓的人"之外,
西狨和北狄均為仿犬偏旁,而南蠻簡直就是蟲子啦。
由此可知當時的文化認同範圍很窄。
東夷實際上就是今天的江浙一帶,
南蠻是戰國時期對楚國(湖北、湖南)一帶的稱呼,
西狨不用說就是包含秦以及以西一帶,而北狄是今天的蒙古族居住一帶。
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文化佔據了學術中心地位,
人們將信奉儒家文化、使用方塊字的人們稱為漢人,這時範圍就廣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範圍是不斷變化的,有時擴大有時縮小,
例如山西在戰國時就是漢文化的中心地帶,
但到了北魏初期,又被拓拔氏族所佔據。
但總的趨勢是不斷擴大。
另外,在元朝,統治者將人群按他們理解的民族分為四等,
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這�的漢人是長江以北原遼國的臣民,
而南人才是被認為是正宗的宋朝遺民。
因此,從文化角度上來說,也沒有純正漢族的說法。
漢文化的融合能力:
在湯因比的27種文明中,中華文明成為碩果僅存的古代文明,
其他古代文明都已消亡。
究其原因,就在於中華文明是一種開放的文明,
漢文化是一種融合能力極強的文化。
漢文化幾乎能夠融合它所遇到的任何一種文明,以及其宗教核心。
例如:
在漢代、儒家文化吸收了道家學說後第一次中興;
佛教進入中國後便立即本土化,成為漢文化的組成部分,並得到發揚光大。
蠻族受漢文化的吸引而皈依,如元昊的西夏、拓拔氏的北魏,更不用說,
金、遼實際上到現在已經沒有了自己文化的影子和傳人。
一個極端的例子是猶太人和吉普賽人,
在中國古代曾經有過他們在中華大帝國生存繁衍的記錄,
今天的河南開封甚至還有猶太教堂。
但現在呢?他們到哪里去了呢?
要知道,猶太人在歐洲流浪時一直保持著他們的文化和宗教,
甚至又重新恢復了語言。
但中國的猶太人呢?吉普賽人呢?
他們現在就生活在你我中間,他們的文化已經融入漢文化,
他們自己也成為了漢族。
遊牧民族侵略中國嗎?
在中國的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中,
從來都是遊牧民族在不斷的侵略、在不斷的燒殺搶虜,
而漢族總是不斷的屈辱,不斷的抵抗。
真是這樣嗎?
漢族是農耕民族,區分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分界在地理上叫做農耕線,
從中國大陸的歷史上看,這條農耕線是不斷向北推移的。
這是歷史事實,是客觀存在。
那麼,到底是誰侵略了誰呢?
匈奴人唱到
"占我祁連山、使我牛羊無牧處;
占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這是唱給誰聽的呢?
遊牧民族由於其文明發展較晚,大多沒有文字,
隨著歷史長河流淌的遺忘,
加上漢族知識份子自身的隱惡揚善,漢族向北侵略的歷史就這樣被淹沒了。
只有向北推移的農耕線在向人們訴說。
資料來源:
http://club.chinaren.com/0/13629236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